图为吉首大学实践团学员们与烈士遗属亲切交谈。(朱式业/摄)
图为吉首大学实践团自做红军餐。(朱式业/摄)
图为全体同学共同向革命先烈敬献花圈。(朱式业/摄)
图为吉首大学实践团学员在大井合影。(朱式业/摄)
星辰在线8月27日讯(通讯员 陈慧宁)8月22日,吉首大学16名学生在两位带队老师的带领下,前往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参加2015年“井冈情·中国梦”暑期实践季专项行动。
瞻仰烈士陵园,追忆当年岁月
23日清晨,在基地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进入陵园,领队老师讲解了出现在眼前的两组台阶,第一组台阶为49阶,这第一阶便是整个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又寓意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期所建。第二组台阶共60阶,指该陵园是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的六十周年。同学们心中默数着这109阶台阶,每一阶都是追忆,每一阶都是致敬。
缓步走入大厅,全体同学共同向革命先烈敬献花圈,鞠躬致敬,默哀三分钟。当面对刻有烈士名字的“英名墙”时,空气变得细腻而凝重,抬头瞻仰刻有英烈的石碑,听着讲解员讲述当年的革命岁月与战争故事,现场同学无不哽咽凝思。
在去往大井朱毛旧居的路途中,同学们情不自禁的吟诵起毛主席的诗词:“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下午,志愿者们对“三湾改编”的背景、原因、内容和意义进行了深入学习与讨论。在情景模拟环节,大家一起制定各班班名、班旗、班训、班歌,并通过开展缩编、建组织体系、搞士兵民主,学习三大纪律和六项注意等活动再现“三湾改编”史实。
历史不会改变,精神将会永存
24日,同学们参加了团中央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精品课程——“红军的一天”体验教学。在课程活动中,学员们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体验当年红军生活与战斗场景。头顶烈日,肩扛步枪,身着红军装的同学们走在朱毛挑粮小道的路上,当年红四军困守井冈山,生活艰苦,粮食仅够群众自用。部队要吃粮、储粮,都得去山下挑,于是红军们在毛泽东和朱德的带领下开辟了这样一条蜿蜒崎岖的挑粮小道。崎岖的朱毛挑粮小道没有阻挡住同学们坚定前行的脚步,大家相互鼓励,仿佛重现了当年红军艰苦奋斗,互助有爱的精神。同学们纷纷表示自己是在感慨当年红军革命的艰辛,坚定步伐的走完来回长达3400米的朱毛挑粮小道。
随后,走访坝上村,同学们自做红军餐,与乡亲们亲切的交流,热情的乡亲们也为同学们讲述了当年红军与老百姓军民鱼水情深的故事。
实现中国梦想,青春勇敢担当
25日,同学们参与了专题讲座和互动教学,通过学习毛泽东调研的思想方法与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对我们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学习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了解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 永远跟党走。主题教育“红色精神代代相传,革命后代讲家风”,革命英雄梁金生之子梁汉平与刘型之女刘萍给大家讲述父辈的革命故事,他们的无私奉献,勇于承担,艰苦奋斗的精神深深鼓舞了我们新一代的年轻人。
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5月4日在参加五四青年节团日主题活动中指出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作为正青春的当代大学生,我们更加有义务将井冈山革命精神继承发扬,让信仰点亮人生,为祖国勤学、修德、明辨、笃实。
(作者:通讯员 陈慧宁)
(编辑:梁艳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