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在线9月29日讯 (通讯员 张欣)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不仅要求学生有渊博的知识,还要求有高尚的素质,较强的能力,良好的性格。吉首大学综合考虑社会发展形势,结合地区特色,提出发展“立人”教育,使学生在道德上有美德,事业上有建树,观念上有更新,行为上有创造。由此,学校各部门统筹协调,积极组织运行。
思想引领,塑造个性
“立人”教育在体系结构上实行课堂引导、环境熏陶、实践历练、自我塑造四大模块有机结合,使学生的知识、精神、思想、意志、能力、感情得到良性发展。学生工作部和团委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实践历练和自我创造,学习专业知识之余,让学生在“第二课堂”成长。
思想引领、组织建设、校园文化、志愿服务、帮困助学、创新创业。团学工作以丰富的形式践行着“立人”教育。
在思想引领上,主要有“奋斗的青春最美丽——青春榜样面对面”系列讲座,讲座邀请了廖金香博士、学生代表宋霆、湘西亿利德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法人张少昌等校内外知名人士与学生面对面分享成长故事,交流经验。除此之外,还开展了爱国主义教育系列讲座、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的评选,在学生中树立榜样。开展“我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言——寻找最美代言人活动,活动形式新颖,引起了同学们的极大兴趣。并且针对学校少数民族学生较多的情况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真正的结合了本区域经济贫困落后、地域地势崎岖、方位偏远的特点,重视启发并在学生精神上建构目标高远、弘毅坚强、脚踏实地、独立奋进的精神品质,通融开阔的胸襟。
注重实践,服务社会
吉首大学的“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的走进群众,锻炼自我的同时也服务了社会,受到了校内外人士的广泛好评,“三下乡”让学生学会了“立人”和“利人”。
每年暑假,都会有一批学生从学校出发,奔赴武陵山每个角落。在重庆梅江镇、矮寨镇联团村等很多地方都有该校志愿者的脚印。2015年暑假,该校“万名”师生走进武陵山,服务武陵山区,践行八字真经。今年,学校师生的足迹印在了井冈山红色革命基地上,学子们缅怀先烈,传承革命精神。“三下乡”的志愿者们帮助村民修家电、免费医疗、义务支教,为村民提供了方便,也把梦的种子播撒在了留守儿童的心理。“在‘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我学会了分享和付出,更乐于为他人和社会服务。”一位志愿者说。
同时,学校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涌现出了张晓敏、孙聪等一部分优秀志愿者,张晓敏在对学弟学妹分享经验时说,一次美丽西藏行,终身雪域高原情,志愿者平凡并不平庸,因为在行动。
学雷锋社会实践活动、爱心小屋捐赠物资活动、梅江敬老院文化宣传活动、爱心小屋冬季物资爱心发放、精进爱心社为学生募捐……吉首大学志愿者始终在行动着。
除此之外,各学院结合专业特色,也组织了很多特色活动,如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的“等你回家——学院与吉首监狱联合开展讲学”活动、普法知识竞赛;商学院职业礼仪大赛;国际交流与公共外语教育学院的英语情景剧大赛;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标本制作比赛、环保DIY等活动;让学生真正做到所学有所用。
校团委书记王艳说,在团学工作中,学生是组织者、参与者,在工作中她明显地看到了学生能力的提高,校团委在实践层面培养学生高素质、强内力、优个性,“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协调,让学生真正“立”起来。
文明养成,提升素养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为深入推进“立人”素质教育,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文明素养,推动校园文明建设,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吉首大学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加强大学生文明素质教育养成活动。
“同学,请不要带早餐进教室,谢谢。”每天早晨,每个教学楼门口,都会有穿着蓝色志愿者服装,带着工作牌的学生在教学楼门口提醒着大家文明进教室。这就是各院组织的文明先锋队在值班。他们倡导师生不带早餐、不穿拖鞋进入教室,不乱扔废弃物,不乱贴乱画。各院辅导员也积极做好表率,督促学生文明行动。文明教育养成活动还包括和谐人际关系教育、勤俭节约、心理健康教育,通过专题讲座、团会、校园宣传语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该校开展大学生文明素质教育养成活动,已取得了明显成效,元旦晚会的场地内垃圾减少了,军训场地内基本不会再有垃圾,见到老师主动问好的人多了。
学工部部长周华忠介绍说,“立人”教育是素质教育,要注重学生素养的提高。大学生文明素质教育养成要长期坚持,形成常态。不仅要提升学生素养,还要以学生带动吉首市民,以一座大学影响一座城。
生于贫瘠,长于艰难,成于奋斗,立于创新,吉首大学实施“立人”教育,深化思想、陶铸灵魂,培养品质,让学生真正“立”起来。
(作者:通讯员 张欣)
(编辑:梁艳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