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星辰在线 > 星辰通讯员 > 自由投稿 > 吉首大学:让民族团结之花在武陵山脉盛放

吉首大学:让民族团结之花在武陵山脉盛放

2016-12-21 10:42:0 | 来源:星辰在线 | 作者:通讯员 杜玉姣 | 编辑:梁艳芬 | 复制链接

  星辰在线12月21日讯 (通讯员 杜玉姣)吉首大学秉承“平民大学”的办学理念,切实履行办好民族高等教育的神圣使命,扎根边远贫困山区,积极探索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的新途径、新方法,真心实意地兴办民族教育,脚踏实地为民族发展服务,用心打造少数民族事业,让民族团结之花在武陵山脉盛放。自成为湖南省高校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基地和湖南省教育援藏援疆项目实施办公室单位以来,先后获得“全国民族教育先进集体”“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称号,三次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创新工作模式 建设和谐校园

  多年来,学校积极探索少数民族学生维稳安全工作新途径、新方法,把“平安高校”建设与少数民族学生维稳安全工作有机结合,创建了“一二三四五”工作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即树立了“一种理念”——“一家人”的工作理念;创建了“两个机制”——管理机制、教育教学机制;打造了“三支队伍”——学生管理队伍、维稳安全队伍、“一对一”帮扶队伍;实现了“四方联动”——校内联动、校地联动、校警联动、校家联动;开展了“五项关怀”——思想上关怀、生活上关怀、学习上关怀、心理上关怀、就业上关怀。实现了“六个无”的成效——无负面报道、无非正常死亡、无群体性事件、无参加极端宗教组织人员、无违法犯罪、无暴力恐怖事件。

  学校民族预科教育不断发展、迅速壮大,目前,民族预科教育学院共有来自湖南文理学院、湖南工学院、湘南学院、长沙理工大学、长沙医学院、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上海金融学院、上海电机学院、上海技术工程大学等10多所院校的民族预科。2011年学院开始承担二年制新疆民考民预科教育,开办湖南省教育援疆项目——“吐鲁番地区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骨干教师培训班”。为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创建“以班主任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育教学活动为平台,严与爱相结合、教学与管理相渗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管理模式。

  开发校本教材 服务人才培养

  吉首大学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证明,少数民族学生不一定都是学界精英,不一定都能跨洋过海,但他们品德高尚,作风扎实,学能所用,他们是少数民族地区“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建设者,是中华民族大团结的促进者。

  建校近60年来,吉首大学在充分尊重民族风俗差异的基础上,紧紧围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主题、“服务人才培养,促进教育公平”的工作目标,做好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和思想引领工作。把课堂文化教育、社团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演出,辐射渗透融合到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中,用文化引领少数民族学生的成长成才。将“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融入文化活动中,经过广泛探讨与深度的合作,使项目高校更好地履行培养民族地方建设人才的神圣使命。不断探索少数民族学生教育教学新方式,制定《关于新疆、西藏地区少数民族学生课程修业的有关规定》,自编了符合民族预科学生实际的《语文》、《数学》、《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英语语法讲义》、《民族传统体育》等校本教材。确定“奖优、帮困、暖心、励志”的工作内容,大力实施福特基金提高贫困生能力项目,创办健强社,运行“经济资助和素质、能力资助”相结合的“双线资助”模式,着力解决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实际困难,提高其生存与发展能力。

  “强化基础,增强能力,扩开视野,提高素质”这十六字教学指导方针,就是吉首大学民族预科教育教学目标的科学概括和总结。1995级预科学生、现任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肖映胜教授在他的文章《我们是吉首大学民族预科生!》中写下:朱镕基同志曾将吉首大学誉为“山窝里的金凤凰”,而预科学院则是“金凤凰”飞出山窝的“金色桥梁”。

  从一名民族预科生成长为一名党的基层干部、党的十八大代表的吴俞萍同志在谈及她的成长经历时说:“是党的民族政策让我圆了大学梦,没有党的民族政策就没有我的今天。”自少数民族预科班开办以来,学校设有少数民族干部培训部,专门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培训在职干部。民族预科教育开办以来,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约1.6万人,培训新疆吐鲁番地区双语骨干教师约270人。他们大多成为各条战线的业务骨干和主要领导,是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进步的中坚力量,其中大部分象种子一样播撒在祖国大地上,他们被誉为“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永久牌”人才。

  坚持人文关怀 营造良好环境

  “实施协作计划人才培养工作是党中央着眼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为新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一项重要举措。多年来,贵校坚持贯彻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服从大局,克服困难,精心谋划,科学统筹,不辞辛劳,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用真心给了孩子们无私的关爱。由于你们的付出许许多多新疆各族儿女走出新疆,到内地求学,他们因此而走上了人生的新旅途,许多人的命运也随之改变。毕业后,他们正在祖国各地、天山南北的各条战线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编织未来梦想,建设美丽家乡,唱响感恩之歌,为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贡献着一份力量。内地高校为新疆人才培养工作做出的贡献。”这是来自2015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致吉首大学的一封感谢信。

  为让少数民族学生充分感受到家的温暖,营造少数民族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吉首大学自始至终都把关注少数民族学生的特殊需求作为学校工作的重点,做好生活服务、后勤保障。

  在方便穆斯林同学的日常生活中,学校在每个校区都建有高标准的清真食堂,每年的藏历新年、古尔邦节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大团结庆祝慰问活动、晚会、聚餐、一如既往的开展藏历新年、古尔邦节等少数民族节日庆典及文化艺术演出活动,学校主要领导都与少数民族学生一同过节,并为学生发放一定金额的补贴等等;及时帮助困难少数民族学生。从政策、资金、措施等方面想办法为贫困生解决困难,给家庭经济困难、但活动能力强、在学生中具有影响力的维吾尔族学生一定的优惠政策,支持他们勤工俭学,开办清真超市、奶茶店、代销切糕、清真餐馆兼职,每年在新生报到时为学生建立绿色通道,发放少数民族学生专项补助金,积极想办法筹措资金,为少数民族贫困生设置勤工助学岗位等等。

  正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致与吉首大学的感谢信中所述,在吉首大学,“一家人”的理念已深入吉首大学学子的身心,他们把这棵种子撒向祖国大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建设美丽中国。




(稿源:星辰在线)
(作者:通讯员 杜玉姣)
(编辑:梁艳芬)
标签: 吉首大学 吉首大学